中国国有企业(国企) | 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指标显示收入增速持平;盈利能力仍较弱
扫码前往手机查看或分享
10月28日,中国(A1/稳定)财政部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国企)的收入增速持平,但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国企收入与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持平,这表明中国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持续影响经济活动,并削弱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和支出。这与我们8月底对中国2022年GDP增长预测从4.5%至3.5%的进一步调整相符。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6%。这表示国企收入增速在2021年初大幅上升之后有所回落(图表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5%,表明盈利能力仍然较弱。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较2022年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5%和13.3%。
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较第二季度持平以及盈利能力仍然较弱的情形也反映了基建投资增加。基建投资是政府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几个大城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同时房地产业持续疲弱,这些情况令经济复苏进程减缓。

总体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央企的盈利能力高于地方国企。2022年第三季度,央企的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5%和6.4%。地方国企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8%。
央企业务的地域分布更加多元化,这将限制电力短缺和疫情封控等地方性事件的影响,例如四川近期因高温天气限电两周,江苏、浙江和重庆等其他省市也因高温采取了限电措施。(请参阅中国地方政府:高温天气和干旱造成的电力短缺对受影响地区具有负面信用影响,2022年9月6日)
国企的财务业绩仍将因行业而异。随着铜、锌和铝等基本金属的价格持续从峰值回落,我们预计这些基本金属生产商的EBITDA将大幅下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正导致市场对金属和矿业类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导致价格回落,因此企业盈利也有所下滑。与此同时,由于通胀和防疫限制措施之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能源成本提高,金属与采矿企业也可能面临更高的采矿成本。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的数据显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但同期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下降64%,原因是成本压力上升。(请参阅Metals & Mining – Global: Outlook turns negative as EBITDA weakens with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2022年9月22日。)
由于政府推动以基建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支持性政策,2022年建筑企业的收入将继续增长。因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以及销售管理费用上升,建筑企业的EBITDA利润率将低于近几年的水平。
总体而言,由于投资者对开发商信用压力的担忧、房地产销售疲软和再融资需求庞大,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获得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方面仍面临困难。然而,有政府背景的开发商能够维持其境内资本和银行市场融资渠道,这是房地产业信用质量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已出台了稳定房地产业的支持性措施,但影响不大。由于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和楼盘完工不确定性的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住房需求疲软,合约销售显著下降。(请参阅Non-financial companies: Asia-Pacific Credit Trends Third Quarter 2022 (Slides),2022年11月2日)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受评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业国企将继续产生较高的资本支出,其中以清洁能源、公路和铁路项目为主。原因是我们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的年增长率将达到个位数高段。我们依然预计2022年中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放缓至3%-4%左右,导致电力公用事业企业收入增长趋弱。但是,清洁能源运营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支持性政策和煤改气工程有望缓解燃气公用事业面临的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我们维持对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长0%-2%的预测,并仍预计政府政策将支持和维护港口的平稳运营。(请参阅中国政府政策:增长放缓的前景将会加大经济各领域的信用压力,2022年8月31日)
总体而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表明中国政府将更注重高质量发展,未来几年国企的侧重点将是提升其核心业务的能力和效率,而不是扩张。此外,国企还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本来提升国内的产业和科技行业发展,例如高科技制造、粮食、能源和基本金属,并确保相关供应链的安全。因此,在上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国企将会保持或提高其对政府的重要性。
因此,2022至2023年国企债务将继续增长,从而为投资提供资金,但增速相对较慢。随着政府将工作重心从此前的国企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国企杠杆率出现上行趋势。我们预计国企资产负债率将保持稳定,而该比率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跟踪国企杠杆率的主要指标。国资委提出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是将央企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内。根据国资委的一份报告,该目标与2022年9月底披露的64.8%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总体一致。财政部数据也显示,2022年9月底所有国企的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4.5%左右,与2021年9月底的水平相当1(图表2)。


此报告是于2022年11月04日发表的穆迪报告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 China:Third quarter 2022 financials indicate flat revenue growth;profitability remains weak的中文翻译本。(中文为翻译稿,如有出入,以英文为准)
本报告并非信用评级行动公告。对于本报告中涉及的信用评级,请参阅www.moodys.com发行人/实体专页上的评级索引,了解最新评级行动信息和评级历史。
© 2022,穆迪公司 (Moody's Corporation)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 、Moody's Analytics, Inc.和/或其许可人及关联公司 (统称“穆迪”)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穆迪信用评级关联公司所发布的信用评级是他们对实体、信用承诺、债务或债务证券的相对未来信用风险的当前意见,穆迪出版的材料、产品、服务和信息 (统称 “出版物”) 可能包括该等当前意见。穆迪将信用风险定义为某实体可能无法履行其到期的合同财务义务的风险,以及在发生违约或损害事件时的预计财务损失。关于穆迪信用评级所指的合同财务义务的种类的信息请见相关的穆迪评级符号和定义出版物。信用评级并不针对任何其他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市场价值风险或价格波动。信用评级、非信用评估 (“评估”) 以及穆迪出版物中包括的其他意见并非对当前或历史事实的陈述。穆迪出版物也可能包括由 Moody's Analytics, Inc.和/或其关联公司发布的以量化模型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预测以及相关的意见或评论。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及出版物并不构成或提供投资或财务建议,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及出版物亦非关于购买、出售或持有特定证券的推荐意见,也不能提供该等意见。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均不会评论某项投资是否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穆迪发布信用评级、评估和其他意见及出版其出版物之时预期并理解每位投资者将以应有的谨慎态度自主研究和评估其考虑购买、持有或出售的每项证券。
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不适于零售投资者的使用,如零售投资者在做投资决定时使用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或出版物,将是草率且不合适的。如有疑问,您应与您的财务顾问或其他专业顾问联系。
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受法律 (包括但不限于版权法) 保护,未经穆迪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方式或途径对该等信息全部或部分进行复制或翻印、重新包装、进一步传播、传送、散布、分发或转售,或存储供日后任何上述目的使用。
任何人不得将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作为基于监管目的而定义的基准 (benchmark),亦不得以可能导致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 被视为基准的任何方式使用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
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系穆迪从其相信为准确和可靠的来源获得。然而,由于可能会出现人为或机械错误以及其他因素,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按“原样”提供,不附带任何形式的保证。穆迪会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使其在授予信用评级时采用的信息具备足够质量,并来自穆迪认为是可靠的来源,包括独立的第三方来源 (如适当) 。但穆迪并非审计机构,亦不能对评级过程或准备其出版物时收到的信息在每个情况下均独立地进行核实或确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因本文所载信息、或本文所载信息的使用或未能使用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任何间接、特殊、后果性或附带性损失或损害,穆迪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和供应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即便穆迪或其任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或供应商被事前告知该等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a) 任何当前或未来的利润损失或 (b) 因并非穆迪特定信用评级的评级对象的金融工具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因本文所载信息、或本文所载信息的使用或未能使用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直接或补偿性损失或损害,穆迪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和供应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由穆迪或其任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或供应商的疏忽 (为避免疑问,不包括法律规定不得排除的欺诈、故意不当作为或任何其他类型责任) 、或其控制范围内或超出其控制范围的偶发事件而导致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直接或补偿性损失或损害。
穆迪不以任何形式或方式对任何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适销性或特定用途适用性提供或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穆迪公司 (“MCO”) 全资拥有的信用评级子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谨此披露:多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评级的债务证券 (包括公司债和市政债、债券、票据和商 业票据) 和优先股的发行人,在授予任何信用评级之前已同意向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支付 1,000 美元至约 5,000,000 美元不等的信用评级意见和服务费用。MCO及穆迪投资者服务亦执行政策及程序以便保持穆迪投资者服务信用评级及信用评级过程的独立性。关于 MCO 董事与被评级实体之间,及获穆迪投资者服务信用评级并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报告其在 MCO 持股 5% 以上的各实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的信息每年会在www.moodys.com“投资者关系—公司治理—董事及股东关联政策”栏内刊登。
仅针对澳大利亚的额外条款:任何出版到澳大利亚的本文件均依据下述穆迪关联公司的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发布: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Pty Limited,澳大利亚商业注册号码 (ABN) :61 003 399 657,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号码 (AFSL) :336969;及/或 Moody's Analytics Australia Pty Ltd,澳大利亚商业注册号码 (ABN) :94 105 136 972,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号码 (AFSL) :383569 (视情形而定) 。本文件仅向2001年公司法 (Corporations Act 2001) 第761G条所定义的“批发客户”提供。如您继续在澳大利亚境内浏览本文件,即代表您向穆迪表示您为“批发客户”或代表“批发客户”浏览本文件,您或您代表的实体均不会直接或间接向2001年公司法 (Corporations Act 2001) 第761G条所定义的“零售客户”发布本文件或其内容。穆迪信用评级是针对发行人债务的信用度的意见,并非对零售投资者可获 取的发行人股票证券或任何形式的证券的意见。
仅针对日本的额外条款:Moody's Japan K.K. (“MJKK”) 是 Moody's Group Japan G.K.的全资信用评级子公司,而后者由穆迪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Moody's Overseas Holdings Inc.全资所有。Moody's SF Japan K.K. (“MSFJ”) 是 MJKK 的全资信用评级子公司。MSFJ不属于美国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 (“NRSRO”) 。因此,MSFJ授予的信用评级是非NRSRO信用评级。非 NRSRO信用评级由非NRSRO的实体授予,因而受评债务无资格享受美国法律项下的某些待遇。MJKK和MSFJ是日本金融服务厅注册的信用评级机构,其注册号分别为FSA Commissioner (Ratings) 2号和3号。
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谨此披露:多数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评级的债务证券 (包括公司债和市政债、债券、票据和商业票据) 和优先股的发行人,在授予任何信用评级之前已同意向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支付 125,000 日元至约 550,000,000 日元不等的信用评级意见和服务费用。
MJKK 和 MSFJ 亦执行相关政策及程序,以遵守日本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