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 | 疫情对各省份影响不一;短期内地方经济差异将缩小
扫码前往手机查看或分享
我们预计今年中国 (A1/稳定) 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且各省份之间将出现明显差异。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今年经济增速下滑幅度预计更大。中期来看,基础信用实力将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而更具经济韧性的省份恢复增长的能力将更强。对于面临更严重、更持久的增长冲击的地方政府而言,其财政实力、经济和社会稳定风险将上升。

不同省份所受增速冲击程度会有所不同,短期内将缩小地方经济差异1。
我们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1.9%2,但不同省份受冲击程度会有很大差异,取决于:(1) 疫情严重程度以及所采取的封锁措施的严格程度;(2) 受疫情影响更大的民营企业部门的规模;(3) 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4) 地方政府的基础信用实力。我们的分析表明,实施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的省份,以及出口和民营企业部门敞口较高的省份,其2020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这些省份中有些省份原本经济实力较强,因此我们预计短期内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将缩小。

基础信用实力将拉动中期经济回升;地方经济差异将再度扩大。
我们对经济实力的评估反映了吸收冲击以及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我们预计经济韧性与信用实力之间存在关联,而中国西部和东北省份,如云南、贵州和辽宁,由于其财政和债务状况较弱,其冲击吸收能力也较弱,因而在恢复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随着长期低增长削弱经济和财政实力,下行风险仍然存在。
虽然我们预计明年GDP增速将回升至7%以上,下行风险仍然存在。若地方政府所受经济冲击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在维持就业率和社会稳定方面,地方政府将面临财政压力。风险最大的省份主要是在我们热力图风险等级中处于低端的省份,包括青海,山西,云南和甘肃。
疫情引发的封锁措施以及出口趋势的转弱正导致中国许多行业、地区和市场遭受严重而广泛的冲击。尽管我们预计中国政府将继续出台各种支持增长的措施,但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在2020年大幅放缓至1.9%。近期发布的第二季度经济活动数据表明复苏非常缓慢,需求落后于供给。不同省份受疫情影响、冲击持续时间以及从冲击中恢复的情况将各不相同,这将影响未来几年的增长潜力。
我们预计,各省份受冲击程度会有很大差别,取决于:(1) 疫情严重程度和相应封锁措施的严格程度;(2) 受危机影响尤为严重的民营企业部门的规模;(3) 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鉴于我们预期全球经济将深度、持续衰退且复苏缓慢;(4) 地方政府的基础信用实力。
我们的分析表明,实施最为严格管控措施的省份以及出口和民营企业部门敞口较大的省份,今年经济增速相比2019年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详细分析请参考第7-8页蓝框内容)。其中一些省份是更为发达和富裕的沿海省份,比如广东和浙江 (见图表1)。

鉴于封锁措施持续时间最长且最为严格,湖北省今年经济增长所受影响最大
我们预计最早爆发疫情的湖北省今年经济下滑最为严重。尽管中央政府已经为该省提供了特殊财政支持以助力经济复苏,但湖北省是各省份中疫情期间封锁时间最长、封锁措施最为严格的,其上半年经济活动降幅也是最大的。
出口以及民营企业部门规模较大也影响经济增速
为应对疫情,各省份采取的封锁措施持续时间和严格程度不一。湖北以外长时间采取更严格管控措施的省份,其经济活动下滑幅度同样较大。经济受影响最大的省份是那些既执行严格封锁措施,同时出口和民营企业部门规模又较大的省份。
我们预计今年外需仍不景气,这将影响对出口依赖程度最高的省份,包括广东、浙江、上海、天津、福建、北京和江西 (见图表2)。
同时,那些民营企业部门敞口较大的省份受到的不利影响也更大。民营企业对福建、河北、浙江、天津、江西、河南和湖南的GDP的贡献率超过60% (见图表3)。中国的民营企业覆盖数以百万计的小微企业,其融资难度较大,因此更易受冲击影响。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机会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受严重限制,因为经济复苏缓慢令金融机构面临不良资产增加的风险。若一个省份的民营企业部门规模较大,则上述影响可能会放大,该省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会因减税降费而削弱。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所有上述省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其中部分省份的经济实力较强,例如广东、浙江、北京和上海。其具有更强的基础信用状况,可以部分抵消今年所受的冲击,因为这些省份拥有更多可缓解冲击的财政资源,同时其更强的基础信用状况在中长期经济复苏中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我们预计封锁时间较短或较宽松的省份,以及出口或民营企业部门敞口较小的省份,例如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安徽、江苏、山西、陕西、辽宁和青海,其经济增速放缓幅度较小。
过去五年中,受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投资拉动,其中一些省份 (包括云南和贵州) 的增速相对更强。我们预计其经济增速放缓幅度相对而言更大。由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这些省份受益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以及某些产业从沿海转移至内陆,但我们预计其经济增速将急剧放缓,因为今年资本支出增长将从近期高位明显回落,原因是预期收入下降。
偏远省份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预计其余10个省份 (甘肃、宁夏、新疆、山东、广西、海南、内蒙古、西藏、黑龙江和吉林) 的经济增速所受影响最小,因为这些省份在地理上更为偏远,受疫情冲击较小。上述省份经历了相对较短的封锁期,同时其民营企业和出口部门敞口也相对较小。其中一些省份近年经历了持续的增长疲软,例如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这些省份的基本面原本较弱,导致其经济增速长期较低。
2020年各省之间的经济差异将暂时缩小
今年,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省份,如浙江、广东和上海,其经济增长遭严重冲击,而大多数偏远的经济较弱省份所受影响有限。因此,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可能会缩小,从而缩小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的差异。
但也有例外。例如,云南和四川等省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受影响较大,而上述两省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山东和江苏等沿海省份的增长受影响较小,且属于比较富裕的省份。因此,这两类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可能会扩大。
从长远来看,我们预计随着经济强省更快恢复增长,两者的经济差距将再次拉大。
今年各省份经济增速受到的冲击程度会有所不同,我们预计中期复苏节奏会有差异,且与各个省份的基础信用实力密切相关。
我们对经济韧性的评估反映了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以及减轻冲击初始程度的能力。我们预计经济韧性和信用实力之间存在相关性。鉴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风险较高且吸收冲击的能力较弱,其在恢复持续增长方面可能面临更大挑战。相反,信用状况更强的省份具有更为多元化的经济和更强财政实力的支持,其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强,因此尽管其中一些省份今年经济增速所受影响更大,也可更快实现经济复苏。
虽然黑龙江和吉林等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省份今年经济增速面临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由于一些先前就存在的经济挑战可能会加剧,疫情的冲击很可能导致其增长持续放缓。即便在疫情爆发前,由于人口老龄化且当地传统产业集中,东北这些省份的增长受到抑制。疫情冲击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消费的下行压力。反过来,相对较弱的长期经济前景可能会鼓励当地居民进一步外迁。
同时,某些西部省份 (青海、贵州、云南和内蒙古) 长期以来严重依赖政府转移支付和举债以促进增长,导致其直接债务负担较重 (见图表4)。随着中央政府持续关注风险防控,尽管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提高,且执行宽松货币政策3,但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通过承担更多直接债务以缓解疫情冲击的能力可能相对受到更多抑制。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省份的投资增速可能会更低,从而影响其增长潜力。与之相反,实力较强的省份通常有更大的空间来承担直接债务,以支持经济增长并缓冲疫情所致影响。

此外,中央政府目前的政策是向那些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省份分配地方政府债券和其他资金资源,即使这些省份相对较发达,且面临的经济和财政挑战较少。相比之下,经济增速受疫情影响较小而经济实力较弱的省份从中央政府获得的资金支持将较少,因此可能会面临投资下降、增长疲弱和居民外迁的挑战。
长期而言,以上所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地方经济的差异。因此,我们可能最终会看到近期居民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迁徙的趋势发生逆转 (或停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省份迁徙。但在过去十年中,受沿海地区成本上升推动,部分产业越来越多地从沿海地区迁往中西部省份。因此,一些人口也向同一方向流动,抵消了之前的一些趋势。 例如云南在过去5年内实现人口净流入,同时该省经济逐步走强。另一人口大省四川近年来人口净流出规模逐渐缩小。然而,疫情所致冲击可能会削弱部分内陆省份的增长,其中许多省份由于经济韧性较差,难以恢复到冲击前的趋势,这意味着一些人口反向流动的趋势可能会再次逆转。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GDP增速将回升至7%以上,这将有助于部分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以及支持经济的政策需求压力。
然而,经济增长前景的风险仍然倾向于下行,特别是危机对就业和生产率的中长期影响将逐渐显现。如果经济冲击更为严重和持久,则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风险将增大。
经济增速通过财政影响而改变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财政影响包括收入和债务负担的直接影响,以及增加或降低或有负债风险的间接影响。此外,增速影响就业率和社会稳定,这同样与信用状况相关。更高的经济增速可增强一个省份创造收入以支持其支出的能力。另一方面,增长放缓会导致就业率和政府收入下降,增加社会和金融稳定的风险,也会导致债务或或有负债增加和/或公共服务支出减少。如图表5所示,过去十年中国GDP增速与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有较强关联。

虽然我们预计中国西部和东北省份在恢复持续强劲增长方面将面临更大挑战,我们也预计,在更严重和更持久的增长冲击之下,这些地区的风险最大,尤其是那些处于我们热力图风险等级低端的省份,如青海、山西、云南和甘肃,原因是这些省份缺少调动足够可用资源来抵御长期冲击的能力。
我们设计了工具来评估疫情对三大经济部门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各省份信用状况的韧性。结合这些GDP组成部分的增长假设,我们估算了2020年各省份的总体经济增速;与2019年相比预期增长率降幅 (以百分点衡量) 最大即增长受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为评估对这三个产业的直接影响,我们衡量了中国限制经济活动最严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4的持续时间,并估算其对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影响。 因与保持社交距离的相关性较小,农业所受直接影响微乎其微。政府报告称2020年第一季度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间接影响。我们估算了来自外部和国内市场的疫情溢出效应的等效持续时间。

外部市场。 疫情在全球蔓延影响了贸易,并导致出口和投资需求转弱。为评估各省份受外需减弱影响的程度,我们测算了出口额在各省份GDP中所占的百分比。我们假设出口敞口对工业的影响将大于对服务业的影响,因为商品在出口中所占份额更大。

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信心和投资转弱的影响,覆盖中国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私营企业所受间接影响更为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通常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因此难以抵御冲击。长时间停工可能导致失业率和企业倒闭率上升。我们采用封锁时间长度以及民营企业对一省GDP的贡献率来测算疫情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在以上两方面各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长时间封锁可能会对消费信心和企业投资造成更大压力,民营企业规模越大,其影响可能会放大。同时我们假设对服务业的影响(比工业)稍大,因为服务业可能受疫情外溢效应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在餐饮、娱乐和公共交通等需要人与人密切接触的活动的消费。
信用状况影响。我们已根据区域信用风险评估纳入信用状况所受影响 (请参阅Regional & Local Governments – China: Regional heat map points to higher potential risk in the west and northeast,2019年10月。我们认为信用状况较强的省份更具韧性,抵御冲击的能力更强)


3.各省份发债额度和债务限额由中央政府设定。
4.中国内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响应分为4级。I级响应限制最为严格,其适用于对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牵头实施。 II级响应由省级政府牵头实施,适用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响应由市级政府牵头实施,适用于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响应由县级政府牵头实施,适用于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报告并非信用评级行动公告。对于本报告中涉及的任何信用评级,请参阅www.moodys.com 发行人/实体专页上的评级索引,了解最新评级行动信息和评级历史。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或其信用评级关联公司所发布的信用评级是穆迪对实体、信用承诺、债务或债务证券的相对未来信用风险的当前意见,穆迪出版的材料、产品、服务和信息(统称“出版物”)可能包括该等当前意见。穆迪投资者服务将信用风险定义为某实体可能无法履行其到期的合同财务义务的风险,以及在发生违约或损害事件时的预计财务损失。关于穆迪投资者服务信用评级所指的合同财务义务的种类的信息请见穆迪评级符号和定义出版物。信用评级并不针对任何其他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性风险、市场价值风险或价格波动。信用评级、非信用评估(“评估”)以及穆迪出版物中包括的其他意见并非对当前或历史事实的陈述。穆迪出版物也可能包括由Moody's Analytics, Inc和/或其关联公司发布的以量化模型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预测以及相关的意见或评论。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及出版物并不构成或提供投资或财务建议,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及出版物亦非关于购买、出售或持有特定证券的推荐意见,也不能提供该等意见。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均不会评论某项投资是否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穆迪发布信用评级、评估和其他意见及出版其出版物之时预期并理解每位投资者将以应有的谨慎态度自主研究和评估其考虑购买、持有或出售的每项证券。
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不适于零售投资者的使用,如零售投资者在做投资决定时使用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或出版物,将是草率且不合适的。如有疑问,您应与您的财务顾问或其他专业顾问联系。
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受法律 (包括但不限于版权法) 保护,未经穆迪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方式或途径对该等信息全部或部分进行复制或翻印、重新包装、进一步传播、传送、散布、分发或转售,或存储供日后任何上述目的使用。
任何人不得将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作为基于监管目的而定义的基准 (benchmark),亦不得以可能导致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被视为基准的任何方式使用穆迪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和出版物。
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系穆迪从其相信为准确和可靠的来源获得。然而,由于可能会出现人为或机械错误以及其他因素,本文所载所有信息均按“原样”提供,不附带任何形式的保证。穆迪会采取所有必要措施,使其在授予信用评级时采用的信息具备足够质量,并来自穆迪认为是可靠的来源,包括独立的第三方来源 (如适当) 。但穆迪并非审计机构,亦不能对评级过程或准备其出版物时收到的信息在每个情况下均独立地进行核实或确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因本文所载信息、或本文所载信息的使用或未能使用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任何间接、特殊、后果性或附带性损失或损害,穆迪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和供应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即便穆迪或其任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或供应商被事前告知该等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 (a) 任何当前或未来的利润损失或 (b) 因并非穆迪特定信用评级的评级对象的金融工具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因本文所载信息、或本文所载信息的使用或未能使用而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直接或补偿性损失或损害,穆迪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和供应商均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由穆迪或其任何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代理、代表、许可人或供应商的疏忽 (为避免疑问,不包括法律规定不得排除的欺诈、故意不当作为或任何其他类型责任) 、或其控制范围内或超出其控制范围的偶发事件而导致的任何个人或实体的直接或补偿性损失或损害。
穆迪不以任何形式或方式对任何信用评级、评估、其他意见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适销性或特定用途适用性提供或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穆迪公司 (“MCO”) 全资拥有的信用评级子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谨此披露:多数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评级的债务证券 (包括公司债和市政债、债券、票据和商业票据) 和优先股的发行人,在授予任何信用评级之前已同意向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支付1,000美元至约 2,700,000美元不等的信用评级意见和服务费用。MCO及穆迪投资者服务亦执行政策及程序以便保持穆迪投资者服务信用评级及信用评级过程的独立性。关于MCO董事与被评级实体之间,及获穆迪投资者服务信用评级并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报告其在MCO持股5% 以上的各实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的信息每年会在www.moodys.com“投资者关系—公司治理—董事及股东关联政策”栏内刊登。
仅针对澳大利亚的额外条款:任何出版到澳大利亚的本文件均依据下述穆迪关联公司的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发布: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Pty Limited,澳大利亚商业注册号码 (ABN) :61 003 399 657,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号码 (AFSL) :336969;及/或Moody's Analytics Australia Pty Ltd,澳大利亚商业注册号码 (ABN) :94 105 136 972,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号码 (AFSL) :383569 (视情形而定) 。本文件仅向2001年公司法 (Corporations Act 2001) 第761G条所定义的“批发客户”提供。如您继续在澳大利亚境内浏览本文件,即代表您向穆迪表示您为“批发客户”或代表“批发客户”浏览本文件,您或您代表的实体均不会直接或间接向2001年公司法 (Corporations Act 2001) 第761G条所定义的“零售客户”发布本文件或其内容。穆迪信用评级是针对发行人债务的信用度的意见,并非对零售投资者可获取的发行人股票证券或任何形式的证券的意见。
仅针对日本的额外条款:Moody's Japan K.K. (“MJKK”) 是Moody's Group Japan G.K.的全资信用评级子公司,而后者由穆迪公司的全资子公司Moody's Overseas Holdings Inc.全资所有。Moody's SF Japan K.K. (“MSFJ”) 是MJKK的全资信用评级子公司。MSFJ不属于美国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 (“NRSRO”) 。因此,MSFJ授予的信用评级是非NRSRO信用评级。非NRSRO信用评级由非NRSRO的实体授予,因而受评债务无资格享受美国法律项下的某些待遇。MJKK和MSFJ是日本金融服务厅注册的信用评级机构,其注册号分别为FSA Commissioner (Ratings) 2号和3号。
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谨此披露:多数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评级的债务证券 (包括公司债和市政债、债券、票据和商业票据) 和优先股的发行人,在授予任何信用评级之前已同意向MJKK或MSFJ (视情形而定) 支付125,000日元至约250,000,000日元不等的信用评级意见和服务费用。
MJKK和MSFJ亦执行相关政策及程序,以遵守日本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