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
  • 首页
  • 报告
  • 活动
  • 关于我们
行业
企业
金融机构
主权
地方政府及城投公司
宏观经济
结构融资
基础设施及项目融资
ESG
其他
发布时间
报告

行业

发布时间

中国政府政策 | 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中国政府政策 | 两会精准支持措施侧重国内需求复苏
今年中国 (A1/稳定) 的两会于3月15日闭幕,决策者在会上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与穆迪预测水平一致。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和政策措施,基调从“严监管”回归至“稳增长”,这有望推动私人消费的复苏和房地产市场在低基数基础上企稳。政策措施从“严监管”转向精准支持目标领域的增长。同时,化解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风险,仍然是长期的核心政策目标。政策支持对中国主权信用质量产生的影响将较小,并利好消费品和服务类企业。
发布时间:2023-03-20
中国非金融企业 | 防疫政策优化可支持信用质量,但出口和房地产业疲弱仍为主要风险
中国非金融企业 | 防疫政策优化可支持信用质量,但出口和房地产业疲弱仍为主要风险
中国防疫政策优化将提振多数受评非金融企业的盈利。防疫限制措施造成的冲击消除后,多数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会提升,供应链上的经营成本将会降低。我们预计多数受评发行人的收入与EBITDA增速将高于2022年的水平。与此同时,资本支出和投资将维持在温和的水平。这些因素将可支持2023年受评企业的信用指标。
发布时间:2023-03-20
中国食品与饮料企业 | 促进消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将有助于利润率
中国食品与饮料企业 | 促进消费、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将有助于利润率
2023年3月13日,中国(A1/稳定)全国人大批准了在年度政协和人大会议(“两会”)开幕时发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聚焦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稳定关键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对受评食品与饮料企业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也将支持2023年行业销售复苏(图表1)。
发布时间:2023-03-16
中国政府政策 | 房地产行业最新政策支持的信用影响:常见问题
中国政府政策 | 房地产行业最新政策支持的信用影响:常见问题
最近的措施将如何影响开发商的流动性和再融资? 相关措施拓宽了开发商的融资渠道,这将有助于很多开发商更好地应对近期运营和偿债需求。这也表明政策立场发生了显著 变化,信贷环境放宽,而这将提振投资者信心和降低违约数量。不过,只有销售额的可持续回升才能完全解决长期的流动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5
中国非金融企业 | 聚焦中国债券:经济有望复苏将提振境内债券发行
中国非金融企业 | 聚焦中国债券:经济有望复苏将提振境内债券发行
2022年境内债券市场的外商投资缩水,这是10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22年外资持有的境内债券减少了15%,这是中国人民银行10多年来发布数据中首次出现下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利差扩大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这些因素削弱了投资者对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兴趣。由于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2022年12月资金外流有所缓解,若中美国债收益率差继续收窄,我们预计2023年外资的境内债券投资将继续保持稳定。
发布时间:2023-03-13
中国信用环境 | 中国优化防疫政策以提振交通运输、面向消费者的行业;银行业压力持续存在
中国信用环境 | 中国优化防疫政策以提振交通运输、面向消费者的行业;银行业压力持续存在
中国防疫政策的优化已经开始提振经济活动,1月份交通运输活动、消费、制造业和一些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总体支持各行业的信贷质量。 随着经济增长自第二季度开始加速,受疫情冲击影响最严重的行业,如旅游和消费服务,恢复速度可能最快。经济增长加速也将对交通运输、地方政府和消费者债务支持的证券具有正面信用影响。虽然更强劲的增长将支持中资银行,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趋弱将制约中资银行的信用指标。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城投公司 | 城投债监测报告:2023年发行规模将继续超过其他企业类别
中国城投公司 | 城投债监测报告:2023年发行规模将继续超过其他企业类别
基建投资增长和2023年大量债务到期等因素为新的境内债券发行提供支撑。我们预计城投公司今年在基建项目融资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基建项目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今年到期的境内债券规模庞大,达到人民币4.7万亿元,占境内城投债余额的35%,从而对债券发行提供支撑。境内债券发行增速将会温和,且偏向发达省份。这反映地方政府继续控制城投债或有风险的努力,也反映投资者对欠发达地区的城投债发行人的谨慎立场。总体而言,城投公司今年的发债规模将继续超过其他所有企业类别。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银行业和结构融资 | 关于房贷提前还款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常见问题
中国银行业和结构融资 | 关于房贷提前还款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常见问题
自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下,中国的购房者选择提前还贷。这反映出购房者信心不振,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房贷增长放缓势头。提前还贷不会对银行造成直接 的资产风险,因为偿还的本金未面临损失。但是,如果银行将偿还的房贷本金再投资于收益率更低的资产,则可能对其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虽然2022年存量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的平均提前还款率处于历史区间内,但随着基础资产借款人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该比率可能由当前水平温和上升。提前还款率的上升将加速RMBS交易中信用增进的累积,同时缩短债券的加权平均期限并降低资产组合的收益率。
发布时间:2023-03-08
中国银行体系展望 |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趋弱导致展望负面
中国银行体系展望 |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趋弱导致展望负面
我们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展望仍为负面。由于应对“动态清零”政策结束的相关调整具有挑战性,企业和零售借款人恢复还款能力仍需要时间,新增不良贷款仍是银行资产质量面临的一项风险。房地产市场回调过程中的波动性也将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人行)已放松了货币政策,包括下调利率,这将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放缓将缓解留存收益增速放缓对资本水平的负面影响。银行仍将受益于系统内充足的流动性和稳定的存款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02
中国银行业 | 中国将实施《巴塞尔协议III》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中国银行业 | 中国将实施《巴塞尔协议III》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保监会) 于2月18日发布公告,就修订《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落实《巴塞尔协议III》监管框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3月20日。修订后的资本管理办法拟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一档商业银行并表资本充足率的计量设置了为期5年,截至2029年1月1日的过渡期。修订后的资本管理办法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信息披露,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7
中国政府政策 | 房地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下降使中国面临转型风险,但带来长期经济效益
中国政府政策 | 房地产业对经济贡献的下降使中国面临转型风险,但带来长期经济效益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 (A1/稳定) 房地产市场所遭遇的压力对主权信用质量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房地产业的持续调整却通过一系列渠道给政府带来风险。我们的基础情景预计2023年全国合约销售额将继续下降,但降速低于2022年,而未来几年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仍将大幅低于过去十年的水平。在房地产活动和房价进一步下滑及/或持续时间长于我们预期的下行情景假设中,若政府支持减少,或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或资产负债表承压,则可能导致城投公司的资金进一步承压。政策失误可能会触发或放大上述风险,并导致处于高水平的公共部门债务进一步增加。
发布时间:2023-02-20
中国银行业 |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中国银行业 |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新规具有正面信用影响
2月11日,中国(A1/稳定)监管部门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下称“办法”或“新规”)。《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施行对国内银行机构而言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因为这些关于风险分类的详细指引将逐步缩小减值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异,并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透明度和披露水平。我们预计某些中型银行和小型区域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因此升高,而大型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小,因其已经遵循严格的风险分类标准。
发布时间:2023-02-16
亚太区可持续金融 | 政策和监管侧重转型将支持2023年可持续债券的发行
亚太区可持续金融 | 政策和监管侧重转型将支持2023年可持续债券的发行
尽管市场环境严峻,但政策和监管侧重绿色和转型金融将推动2023年亚太区可持续债券规模的恢复。在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强和经济活动疲软的情况下,2022年亚太区可持续债券发行量下降20%,至2,050亿美元,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2022年下半年的降幅尤为显著,跨境发行量较上一年下降52%;境内发行规模降幅较小,为10%。亚太区宏观经济状况逐渐企稳,加上政策和监管部门侧重绿色和转型金融,这将推动2023年ESG贴标债券规模,年度发行量将反弹至2,300亿美元左右。
发布时间:2023-02-16
中国政府政策 | 放松防疫措施并转向稳增长将提振短期经济展望
中国政府政策 | 放松防疫措施并转向稳增长将提振短期经济展望
随着中国放松动态清零政策,并将政策重心从“严监管”和“去杠杆”转向“稳增长”,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望高于此前预期。虽然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增幅目前尚未确定,但我们预计3月全国两会后政府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明朗。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将较2022年第四季度强劲复苏。原因是边境重新开放和春节假期令消费和服务业活动复苏。基建投资有望保持相对稳定,而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的情况可能会趋于稳定。但是,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出口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发布时间:2023-02-14
中国地方政府 | 相关活动复苏令侧重旅游业的地方政府获益更大,但增长仍面临阻力
中国地方政府 | 相关活动复苏令侧重旅游业的地方政府获益更大,但增长仍面临阻力
一月下旬中国 (A1/稳定) 农历新年假期期间,旅游活动在出行限制取消后迅速见顶的新一波疫情之后强劲反弹。快速复苏应有利于地方政府,尤其是云南、广西和贵州等重点发展旅 游业为主的地区。此类地区在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之列。我们预计,在未来几周内,旅游活动将继续快速反弹,不过疫情带来的创伤,包括其导致的储蓄倾向的增强、未来疫情的反复以及房地产需求的复苏非常缓慢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2-14
中国房地产业 | 政策支持对开发商融资的成效高于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
中国房地产业 | 政策支持对开发商融资的成效高于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
我们预计2023年全国合约销售额的降幅将会缩窄。2022年全国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3%,而2021年同比增长5.3%。由于需求疲弱,房地产销量与平均售价双双下跌导致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我们预计2023年全国合约销售额的降幅将会缩窄,原因是基数较低以及支持性政策逐步产生效果。
发布时间:2023-02-06
中国铝业 | 供应增长导致价格下降,对中国铝生产商具有负面信用影响
中国铝业 | 供应增长导致价格下降,对中国铝生产商具有负面信用影响
2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表示,2022年原铝产量同比增长4.5%至4,021万吨。但是,2022年全年铝需求依然低迷。供应增长导致铝价从2022年3月的人民币22,623.48元/吨降至2022年底的人民币19,005.45元/吨。这对国内铝生产商具有负面信用影响,原因是价格下跌将造成其利润率下降及产生的现金流减少。我们预计2023年铝需求仍将不振。
发布时间:2023-02-03
中国国有企业(国企) | 2022年下半年财务指标显示收入增长放缓以及盈利能力下滑
中国国有企业(国企) | 2022年下半年财务指标显示收入增长放缓以及盈利能力下滑
1月30日,中国(A1/稳定)财政部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国有企业(国企)的收入增长放缓以及利润下滑(图表1)。但是,新冠疫情严格防控限制的解除支持我们的预测,即2023年实际GDP增速将较2022年的3%有所反弹,并存在显著上行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9%,在2021年初的大幅增长之后增幅有所回落(图表1)。同期利润总额下降5.1%,表明盈利能力持续走软。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营业总收入增长10.2%而利润总额下降12.0%。
发布时间:2023-02-03
中国非金融企业 | 国资入股民企子公司的信用影响不一
中国非金融企业 | 国资入股民企子公司的信用影响不一
2023年1月,一些民营企业(民企)在其本地业务记录中披露,监管部门相关实体已持有其部分主要子公司的少数股份。这些企业均为科技等战略性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此类事件将对上述企业产生的信用影响不一,因为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遵守和满足监管政策要求,从而降低监管不确定性。此外,民企可以通过与国企或政府相关实体的关系从以下部分或全部方面获益: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竞争优势以及增强市场地位。
发布时间:2023-01-30
中国建筑业 | 在基建投资增加的背景下,2023年企业的杠杆率将小幅上升
中国建筑业 | 在基建投资增加的背景下,2023年企业的杠杆率将小幅上升
2023年杠杆率将小幅上升,高于2022年创下的历史新高。我们预计2023年受评中国建筑企业的平均杠杆率 (以调整后债务/EBITD比率衡量) 将保持在6.55倍的高位,略高于2022年的 6.5倍。在政府加大基建支出来支持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该杠杆率将反映企业加快举债扩张。这将抵消新签建筑订单增加带来的盈利增长。
发布时间:2023-01-13
中国金融机构 | 2023年主要信用驱动因素
中国金融机构 | 2023年主要信用驱动因素
我们对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的展望为负面,因为虽然证券公司和财险公司的展望稳定,但银行、寿险公司、租赁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展望均为负面。
发布时间:2023-01-12
中国地方政府 | 因债务和或有负债增加,且土地出让收入保持疲弱,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展望仍为负面
中国地方政府 | 因债务和或有负债增加,且土地出让收入保持疲弱,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展望仍为负面
鉴于我们预期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将保持疲弱、财政赤字持续高企,且直接债务和或有负债继续增长,我们对 2023 年中国地方政府信用状况的展望为负面。宏观经济状况将影响地方政府收入及其支出需求,2023 年国民经济增速预计将从 2022 年的3.0%回升到 4.0%。
发布时间:2023-01-10
中国地方政府 | 2022年第三季度财经数据概览
中国地方政府 | 2022年第三季度财经数据概览
2022年第三季度,防疫封控措施和房地产投资缩减令中国(A1/稳定)地方政府承压。我们预计2023年经济温和复苏,GDP增长4.0%,高于2022年3.0%的预期水平。政府出台了缓和增长压力的措施。受到防疫相关限制和房地产投资缩减的拖累,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9%。全年GDP增速可能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5.5%左右的目标。11月份,政府出台了各项措施来放松国内防疫要求。几乎同时,监管部门出台了16条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提供融资支持。
发布时间:2023-01-04
中国非金融企业 | 聚焦中国债券:境内融资成本下降将抑制境外债券发行
中国非金融企业 | 聚焦中国债券:境内融资成本下降将抑制境外债券发行
在利率分化和投资者避险情绪影响下,企业境外债券发行将持续疲软。自2022年3月美国加息周期开始以来,境外和境内市场之间利率分化扩大令中国企业(特别是那些信用状况较好、境内市场融资渠道顺畅的企业)发行境外债券的意愿受挫。我们预计上述趋势在未来6个月内将持续。
发布时间:2022-12-22
中国信用环境(2022年12月) | 房地产业低迷、政策不确定性及外部需求疲弱令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承压
中国信用环境(2022年12月) | 房地产业低迷、政策不确定性及外部需求疲弱令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承压
疫情防控政策的不确定性继续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此前我们已将202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下调至3%,并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将温和回升至4%。我们的预测反映了疫情对需求和商业活动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外部需求的转弱。近期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宽略超前于我们之前的预期,即2023年上半年底之前减少防控限制将使消费需求在明年下半年回升。
发布时间:2022-12-14
共 34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4
前往
页
logo
©2022,穆迪公司 (Moody's Corporation)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 、Moody's Analytics, Inc.和/或其许可人及关联公司 (统称“穆迪”)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主页

主页

报告

报告

活动

活动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